| 
			 《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》课程说明书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|
| 一、主讲教师信息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姓 名 | 初丽霞 | 性别 | 女 | 学历 | 硕士 | 职 称 | 副 教 授 | ||||||||||||
| 研究方向 |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| 工作单位 | hg8088皇冠登录入口 | ||||||||||||||||
| 讲授课程 | 宏观经济学、发展经济学、西方经济学流派 | ||||||||||||||||||
| 二、课程信息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课程名称  | 
			
			 中文  | 
			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| 先修课程 | 
			 《政治经济学》、《西方经济学》、《经济学说史》  | 
		|||||||||||||||
| 
			 英文  | 
			The west economics school of the period | 课程性质 | 
			 专业核心课  | 
		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学时 /学分  | 
			
			 32/2  | 
			授课范围 | 经济学专业2007级本科1、2班 | 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授课时间 和地点  | 
			周一1、2节:11A108室; | 人数
			 
 限制  | 
			87 | ||||||||||||||||
| 
			 课程简介  | 
			《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》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。本课程将系统地阐述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沿革和最新进展,并对各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进行分析和评论,力图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发展脉络、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。本门课程的任务在于简要介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、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,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思潮和发展动态,以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理解,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三、教学资源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指定教材  | 
			《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》,王志伟编著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2年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参考文献  | 
			1、《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》,胡代光编著,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8年。
			 
 2、《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》,蒋自强、史晋川等编著,商务印书馆,1998年。 3、《凯恩斯学派》,吴易风、王健编著,武汉出版社,1996年。 4、《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动派》,胡代光、厉以宁,商务印书馆,1982年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四、教学信息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目标  | 
			本课程要求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西方各主要学派的思想渊源、时代背景、理论体系、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。在此基础上,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对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,着重吸取其中对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可供借鉴和参考之处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进度 (以周为单位)  | 
			
			 课堂讲授  | 
			
			 实验、实习、作业、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 | 
		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内容摘要 (章节名称、讲述的内容提要,课堂讨论的题目等)  | 
			
			 内容及时间、地点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周  | 
			
			 
 导论 
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2周  | 
			
			 第二讲 凯恩斯经济理论 一、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;二、凯恩斯的生平和主要著作;三、“凯恩斯革命”的内容及其实质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3周  | 
			
			 劳动周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4周  | 
			四、凯恩斯的“就业理论”;五、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;六、凯恩斯理论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| 讨论1课时 | 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5周  | 
			
			 第三讲新古典综合派 一、“新古典综合”的由来及主要代表人物;二、混合经济;三、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基础:IS—LM分析;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6周  | 
			
			 十一假期  | 
			讨论1课时 | 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7周  | 
			
			 四、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发症的理论与政策;五、经济增长理论;六、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;七、对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评价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8周  | 
			
			 第四讲新剑桥学派 一、新剑桥学派的由来及重要代表人物;二、新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;三、收入分配理论;劳动周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9周  | 
			
			 四、经济增长理论;五、对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症的解释——市场操纵理论;六、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;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0周  | 
			
			 七、对新剑桥学派的评价;八、两个剑桥之争 第五讲 货币主义 一、货币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1周  | 
			二、货币主义的涵义和主要代表人物;三、现代货币数量论;四、通货膨胀理论;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2周  | 
			五、自然失业率与滞胀问题;六、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;七、对货币主义的评价 | 
			 作业  | 
		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3周  | 
			
			 第六讲 供给学派 一、供给学派的产生;二、“极端供给学派”的理论和政策主张;三、中间供给学派的理论和主张;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4周  | 
			四、供给经济学在美国的实验;五、评价
			 
 第七讲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 一、哈耶克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 | 
			
			 讨论1课时  | 
		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5周  | 
			二、自由货币学说——“货币的非国家化”理论;三、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解释;四、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;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6周  | 
			五、评价。
			 
 第八讲新制度学派 一、新制度学派形成;二、加尔布雷斯的生平和著作;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7周  | 
			
			 三、加尔布雷斯的“二元体系”学说;四、评价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8周  | 
			
			 复习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方法 与手段  | 
			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,理论联系实际,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学习方法  | 
			课前预习,课上听讲、记笔记,课后复习、浏览经济学网站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五、成绩考核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平时成绩  | 
			占总成绩20%。其中作业质量和上课出席参与各占10%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期末成绩  | 
			占总成绩80%,闭卷(时间为120分钟,满分为100分)。
			 
 题目类型有填空题、选择题、名词解释、简答题、论述题、材料分析题等。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考试说明  | 
			缺席1/3学时者,取消考试资格,重修;总成绩不及格者,补考;补考不及格者,重修;补考或重修时,期末考试占100%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备 注  | 
			1.开学一周内,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、联络方式传送给任课老师。
			 
 2.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,若无法准时前来,应有请假条。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